評審報價能否越報越高
http://www.hrhg.com.cn/index.php
發(fā)布日期:2014年06月06日
■ 馬正紅
案例回放■■■
某集采機構受采購人委托,采用競爭性談判方式,對其所需的印刷服務組織采購活動。有3家符合條件的印刷公司報名參與項目談判。報價人在報價文件中的報價(即第一次報價)都比較接近,A、B、C公司分別為75萬元、79萬元、80.5萬元。在組織專家組進行談判,并對所有問題作了答復或承諾后,專家組要求進行最后一次密封報價,并將其作為投標人的最終報價。專家組打開最終報價后, A、B、C公司的報價分別為73萬元、76萬元、83.5萬元,專家組對C公司的最終報價很驚訝,其最終報價比第一次報價還要高。專家組最后確定符合采購需求、報價最低的A公司為成交人。
項目分析■■■
該案例引發(fā)筆者對競爭性談判的最終報價能否高于第一次報價問題的思考。
筆者查閱了《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政府采購非招標采購方式管理辦法》等,并沒有找到競爭性談判的最終報價不可以比第一次報價高的禁止性規(guī)定。但是,筆者認為,既然是競爭性談判,一般來講,價格應該是往下走的,而且我們操作過不少談判項目,最終報價都低于第一次報價。因為報價人一般知道談判的規(guī)則,第一次報價一般都往高報,不輕易透露報價底線,給談判后的降價留有足夠的空間。當然也可能出現(xiàn)這種情況,例如,原采購文件中對供貨范圍不清,經(jīng)談判后擴大了供貨范圍,或采購人增加了采購內(nèi)容,提高了技術要求,或報價人第一次報價有漏報的地方。如果因為諸如此類的原因,第二次報價提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案中,采購人沒有增加任何內(nèi)容和提高采購服務要求,第二次報價中只有C公司提高了價格,這顯得有些不合理,背后原因不得而知。碰到此類情況可以要求C公司書面說明加價原因,如果提不出正當?shù)募觾r理由,那么就說明有問題。筆者建議在競爭性談判的采購公告中可以加一條——如果報價人談判后續(xù)報價高于第一次報價,報價人必須書面說明理由,并遞交專家組審閱。
(作者單位:上海市政府采購中心)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
案例回放■■■
某集采機構受采購人委托,采用競爭性談判方式,對其所需的印刷服務組織采購活動。有3家符合條件的印刷公司報名參與項目談判。報價人在報價文件中的報價(即第一次報價)都比較接近,A、B、C公司分別為75萬元、79萬元、80.5萬元。在組織專家組進行談判,并對所有問題作了答復或承諾后,專家組要求進行最后一次密封報價,并將其作為投標人的最終報價。專家組打開最終報價后, A、B、C公司的報價分別為73萬元、76萬元、83.5萬元,專家組對C公司的最終報價很驚訝,其最終報價比第一次報價還要高。專家組最后確定符合采購需求、報價最低的A公司為成交人。
項目分析■■■
該案例引發(fā)筆者對競爭性談判的最終報價能否高于第一次報價問題的思考。
筆者查閱了《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政府采購非招標采購方式管理辦法》等,并沒有找到競爭性談判的最終報價不可以比第一次報價高的禁止性規(guī)定。但是,筆者認為,既然是競爭性談判,一般來講,價格應該是往下走的,而且我們操作過不少談判項目,最終報價都低于第一次報價。因為報價人一般知道談判的規(guī)則,第一次報價一般都往高報,不輕易透露報價底線,給談判后的降價留有足夠的空間。當然也可能出現(xiàn)這種情況,例如,原采購文件中對供貨范圍不清,經(jīng)談判后擴大了供貨范圍,或采購人增加了采購內(nèi)容,提高了技術要求,或報價人第一次報價有漏報的地方。如果因為諸如此類的原因,第二次報價提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案中,采購人沒有增加任何內(nèi)容和提高采購服務要求,第二次報價中只有C公司提高了價格,這顯得有些不合理,背后原因不得而知。碰到此類情況可以要求C公司書面說明加價原因,如果提不出正當?shù)募觾r理由,那么就說明有問題。筆者建議在競爭性談判的采購公告中可以加一條——如果報價人談判后續(xù)報價高于第一次報價,報價人必須書面說明理由,并遞交專家組審閱。
(作者單位:上海市政府采購中心)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