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筆者認為:要取得成效應強化三個意識、健全三項機制、防止三種傾向。
強化三個意識
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已成為時代的主題,推進預算績效管理也不例外,必須按“支出必問效,問效必追責,追責效為先”的新思路來進行。一是要把著眼點轉到預算編制的可行性、科學性和支出結果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上來。二是必須虛心學習借鑒國外預算績效管理的先進經驗和成功作法。三是要加快信息化、網絡化建設進程,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科技在預算績效管理中的編制、檢測、考核、運用作用。
成本意識。推行預算績效管理必須增強成本意識。一是要逐項對比分析,只有通過縱向、橫向對比,才能揭示出該項成本當前所處的位置,從而找到降低成本的主攻方向。二是要分解落實。通過對比分析找出問題后,要將目標任務層層分解。三是對國外和國內先進地區(qū)運用成本核算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成功經驗要為我所用。
人才意識。預算績效管理涉及的領域廣專業(yè)性強,因此必須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一是合理的專業(yè)結構。要有熟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中的專業(yè)知識,要有懂得各個行業(yè)、部門相關工作的業(yè)務水平。二是“T”型的知識結構。不僅要有專業(yè)知識的縱向深度,還要有普遍知識的橫向廣度,做到一專多能。三是優(yōu)良的智能結構。必須注重人才隊伍的智能結構。四是梯次的年齡結構。
健全三項機制
完備的法律約束機制。要把預算績效管理納入法制軌道,盡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規(guī)體系。一是制定預算績效管理法或法規(guī),并以此為核心,財政、審計、監(jiān)察等監(jiān)管部門,再根據(jù)各自的職責制定實施細則。二是要明確監(jiān)管單位、被考評單位和被考評單位主管部門的職責、權力和義務,切實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合理的績效評價機制。從一些地方的實踐看,績效評價指標的確定可分為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兩種,使用定量指標的準確性更高。一是要把納入績效評價的單位按其工作性質、任務大小進行分類。二是對各類單位要分別制定績效評價方案,目前較為適用的評價方法有分項評價法、對比評價法、目標評價法、效益評價法和問責評價法。從實施的情況看,不管采取哪種評價辦法都要突出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都要隨著被考評單位工作任務的變化和職能的轉換而不斷修改完善。
嚴格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績效評價指標確定后,工作重點要轉到日常監(jiān)管上來:一是要利用新聞媒體、網絡平臺加強對預算績效管理目的、意義的宣傳,以增強被考評單位的責任意識。還要加強業(yè)務培訓,提高其參與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和綜合能力。二是要對照績效評價標準進行監(jiān)控跟蹤管理,定期匯總分析研究實施情況。三是要嚴格驗收,公開、公平、公正的給予評定,并將考評結果予以公示接受各界監(jiān)督。
防止三種傾向
照搬式的推進。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雖然績效評價的目的和原則是統(tǒng)一的,但部門與部門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基礎不一樣、資金來源和用途不一樣、工作性質和任務不完全相同。因此,各部門各單位必須從具體情況出發(fā)組織實施。
“多變式”的推進。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具體方式、方法和措施很多,具體到一個單位、在一年內只能選擇一種,只要是通過本單位干部職工討論比較、集思廣益后制定出的符合本單位實際的績效評價方案,不能隨變更改,必須一個標準堅持到底。
“家長式”的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在實施過程中要發(fā)揚民主,切忌領導“一言堂”。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同樣要按經濟規(guī)律辦事,任何家長式的做法都是違反市場經濟法則,阻礙經濟建設和事業(yè)發(fā)展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黃學書)
來源:湖北省恩施自治州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