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記者從合肥市公管局獲悉,今年正在加快改革評標方式,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嚴把評標專家管理關,提高資源配置的公平性、透明度和效率,進一步打造陽光營商環(huán)境,惠及更多中小微企業(yè)。
評標專家作為招投標市場的“評卷師”和“裁判員”,對交易活動有著重要作用和影響。目前,安徽省綜合評標評審專家?guī)旌戏实貐^(qū)共有正式專家8000余名,年均抽取專家40000人次,大約要保障上萬個項目的評審工作。今年以來,我市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打破地域限制,實現全國優(yōu)質專家資源共享。不僅如此,評審專家通過遠程異地音視頻溝通軟件實時在線交流,在線打分,主客場評審專家均采用“刷臉”簽名,共同確認結果,也有效提升了評審效率。
與此同時,還進一步壓縮專家?guī)斐槿r限,在項目開標當日進行抽取,原則上不超過2.5小時,通過省綜合評標評審專家?guī)炱脚_系統(tǒng)隨機抽取。在中標候選人公示時,同步公開工程建設項目專家打分情況,廣泛接受社會監(jiān)督。據統(tǒng)計,自2023年以來,合肥公開了6000余個項目專家打分情況,今年已實時監(jiān)測1100余個項目。
在此基礎上,合肥還將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嚴把評標專家管理關。比如,由市公管局成立審核組,嚴格按照入庫審查標準逐項審核專家申請資料,并聯合紀檢監(jiān)察機關、法院、公安和信用管理等部門,杜絕“問題”專家入庫;優(yōu)化評標評審辦法,規(guī)范評審指標設置,減少專家自由裁量權;探索推行“暗標盲評”方式評審,有力破解人為主觀干擾因素,杜絕“意向打分”問題,提高評標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創(chuàng)新評標評審方式,探索在遠程異地評標項目中,對專家、場所工位隨機匹配,實現專家物理隔離、場地高效利用、輔助見證監(jiān)管。
此外,深化部門聯動,重點關注專家涉嫌畸高畸低打分、串通投標等違法違規(guī)線索,加大違法違規(guī)行為打擊力度。暢通異議投訴渠道,廣泛征集專家違法違規(guī)線索,對涉案專家予以考評扣分并通報,限制一定期限的評標抽取。綜合運用大數據手段,對系統(tǒng)分析發(fā)現應回避未回避的專家予以清退處理并曝光。(記者 吳奇)
來源:合肥在線-合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