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政府采購規(guī)模持續(xù)快速增長,采購規(guī)模達32114.3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加6382.9億元,增長24.8%,占全國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別為12.2%和3.9%。為使政府采購工作穩(wěn)步持續(xù)保持良性發(fā)展趨勢,在我國政府采購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政府采購工作,在2018年11月14日召開的中央深改委第五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方案》。該方案提出要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等政府采購制度改革任務,對于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指明了方向。筆者擬就如何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談幾點膚淺的看法。
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要有系統(tǒng)性
全面加強采購人主體責任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一方面,各級行政機關、事業(yè)單位和社會團體采購人要在黨的各級組織領導下,根據點、線、面的分布狀況,依靠采購人部門(系統(tǒng))機構的組織優(yōu)勢,形成“上面一根針,下面千條線”、一級抓一級、全面動手一起抓的良好局面。各級黨委主體責任及主要負責人的是“第一責任人”職責,是全面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的首要責任人,是必須牢牢抓住的“牛鼻子”。各級黨委及其主要負責人必須旗幟鮮明地履行好主體責任,自覺當好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的領導者、推動者、執(zhí)行者,把黨和國家有關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另一方面,要改變有的采購人因財政“分灶吃飯”而放松對本部門本系統(tǒng)政府采購工作的管理,通過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監(jiān)督措施,形成從中央→地方→基層的權責清單明確的采購人主體責任管理“一盤棋”格局,破除過去那種各自為政、各行其是的不良狀況。
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要靠政治敏銳性
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是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環(huán),各級行政機關事業(yè)單位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以強烈的責任意識提升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的政治敏銳性。
一是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要做到“知行合一”,通過“內化于心”實現(xiàn)“外化于行”,形成全面而不是部分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的高度政治自覺。在具體實踐中,要把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納入到“兩個責任”清單制度,即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jiān)督責任。并根據黨和國家對政府采購工作的最新決策部署修訂完善采購人主體責任清單,特別要明確各級采購人單位黨委主體責任及主要負責人的“第一責任人”責任的具體內容,通過“知責明責”推動“履責盡責”。
二是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要樹立科學的政府采購用人導向,加強對采購人單位政府采購工作人員的專業(yè)化教育和嚴格監(jiān)督管理,構建因事設人、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人員管理機制,激勵工作人員有新?lián)斝伦鳛?。要實踐運用好監(jiān)督執(zhí)紀“第一種形態(tài)”,細化制定實施辦法,使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tài),促使政府采購工作人員經常保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心態(tài),做到不趟“紅線”,不被利益所“綁架”。對政府采購工作中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約談函詢、過問提醒,從而帶動本部門各單位在強化政府采購主體責任上下真功夫,如讓上級部門主要負責人經常主動約談提醒下級部門主要負責人要成為常態(tài)。
三是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第一責任人”要主動承擔維護本部門本系統(tǒng)本單位政府采購主體責任職責,積極主動地維護政府采購工作的政治生態(tài),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要把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政治生態(tài)的重要論述精神,與本部門本系統(tǒng)本單位的政府采購工作的重要數據作為政府采購政治生態(tài)監(jiān)測評價指標緊密結合,如公開招標項目占比、廢標項目批次、質疑和投訴批次、舉報批次等,搭建一貫到底、不留死角的信息化平臺,實現(xiàn)對政府采購政治生態(tài)狀況的實時監(jiān)測、及時預警和有效評估。把加強對政府采購風險預警管控與部門績效評估緊密結合,加強對政府采購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的督查力度,將政府采購的政治生態(tài)的監(jiān)測預警及研判評價結果作為巡視巡察、評先評優(yōu)的重要內容,形成自覺維護良好的政府采購政治生態(tài)的濃厚氛圍。
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要靠制度
以管用的機制舉措充分夯實采購人主體責任的制度基礎。采購人主體責任的層層落實,必須以健全完善各項制度機制為杠桿,把履行采購人主體責任的壓力傳導下去,實現(xiàn)責任互聯(lián)互通、壓力傳導通暢,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國家加大對采購人主體責任制度規(guī)范的基礎上,
一是要建立健全科學采購需求管理制度。政府采購項目需求,做到合規(guī)、完整、科學、明確。項目委托前,采購人各單位應當對采購標的的市場技術活服務水平、供應、價格等情況進行市場調查,根據調查情況、資產配置標準等科學合理確定技術需求。特別需要注意采購需求的設置克服指向性、傾向性和盲目性等問題。如國務院和國家各部委已明確取消的行政審批和行政許可資質,不得設為資格條件或評分因素等。
二是要制訂落實政策功能制度。政府采購是一項重要的國家政策,要按照《政府采購法》第九條規(guī)定,采購人單位的政府采購項目應當有助于實現(xiàn)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政策目標。包括保護環(huán)境,扶持不發(fā)達地區(qū)和少數民族地區(qū),促進中小企業(yè)發(fā)展及支持本國產品,貫徹強制采購和優(yōu)先采購節(jié)能產品。
三是要制訂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制度。按照財政部《關于做好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15】135號),采購人單位政府采購項目的中標、成交結果公告內容應當包括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的名稱、地址、聯(lián)系方式,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中標、成交供應商名稱、地址和中標、成交金額,主要中標、成交標的的名稱、規(guī)格型號、數量、單價、服務要求以及評審專家名單等必須在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和本部門本系統(tǒng)官網同時公布。
四是健全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設。按照財政部《關于加強政府采購活動內部控制管理的指導意見》(財庫[2016]99號)的明確要求,以“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為主線,通過制定制度、健全機制、完善措施、規(guī)范流程,逐步形成依法合規(guī)、運轉高效、風險可控、問責嚴格的政府采購內部運轉和管控制度,做到約束機制健全、權力運行規(guī)范、風險控制有力、監(jiān)督問責到位,實現(xiàn)對政府采購活動內部權力運行的有效制約。如按照《政府采購質疑和投訴辦法》(財政部令第94號)制訂認真做好質疑和投訴處理工作制度;制訂依法選擇集中采購目錄以外代理機構管理辦法等。
五是制定嚴格規(guī)范履約驗收制度。重點加強批量集中采購、協(xié)議供貨、電子競標和定點采購履約驗收工作,建立相應履約考核辦法,并通過中標產品抽查、末位公示、淘汰酌情遞補、工程采購履約巡查等方式,提升供應商售后服務水平,形成優(yōu)勝劣汰的管理機制??疾檎少忢椖康穆募s驗收,是檢查和判定采購人主體責任落實質量優(yōu)劣的一個重要依據。
為全面?zhèn)鲗Р少徣酥黧w責任壓力,上述制度應由上一級采購人單位制定,向本部門本系統(tǒng)所有單位推行,將其納入到采購人單位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jiān)督責任之中,做到上下“互聯(lián)互通、聯(lián)動落實”,并作為采購人部門開展巡視巡察具體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落實“一崗雙責”和“兩個責任”的問責范圍。另一方面,為保證采購人主體責任的充分落實,還要主動接受各級政府采購監(jiān)督部門的監(jiān)督考核,支持紀委監(jiān)委履行監(jiān)督責任,以及社會民主監(jiān)督和新聞輿論監(jiān)督。通過構建“清單化明責、痕跡化履責、常態(tài)化督責、科學化評責”的工作平臺,使各級采購人在社會公眾面前,對照責任清單,如實填寫履職盡責情況,做到履行責任全程留痕,強化過程監(jiān)督,推動落實責任由集中考核向實時動態(tài)實時轉變,杜絕落實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過程中存在的“責任虛化”“上熱下冷”等問題。
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須紀律嚴明
嚴明的紀律規(guī)矩方能增強采購人主體責任的政治效果。各級采購人單位應把遵守黨紀國法作為強化主體責任的起碼要求,在紀律前面人人平臺,決不搞和稀泥、法不責眾那一套,用紀律規(guī)矩管住絕大多數。紀律的生命力在于執(zhí)行,面對違紀違法現(xiàn)象敢于“亮劍”、敢于動真碰硬是落實政府采購主體責任的必然要求。
一是采購人單位主要負責人要加強對紀檢監(jiān)察機關查處政府采購違紀違法案件工作的領導,要深入本單位反腐敗工作和政府采購一線調研指導,及時掌握政府采購項目和重大問題的進展情況,以實際行動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
二是要在政府采購工作人員中經常開展反“四風”和反商業(yè)賄賂腐敗問題專項查處活動,從線索督辦、案件查處、責任追究、問題整改和通報曝光建立全流程處置模式,對主體責任和監(jiān)督責任開展“雙問責”,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典型案例,強化震懾效果,以確保采購人單位政府采購領域的“山清水秀”。
三是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過程中,要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充分認識政府采購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多樣性、變異性,面對挑戰(zhàn),要善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如針對采購需求傾向性嚴重、規(guī)避公開招標等常見問題,要認真扎實整改,確保強化采購人主體責任初見成效。(作者:劉躍華)
(來源:政府采購信息報/網)